
BIM是设计院搞的,就是为了好看?在招投标中容易中标?还是就是为了给建设单位看?BIM是中看不中用?昙花一现,过几年就无人问津了?现在国家都没有统一的BIM标准规范,也没有国家部委颁发的职业证书?其实这类问题行业内的众多从业人员都存在疑问。如果连BIM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请停止信口开河。
国家大政策
2015 年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制定并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BIM 应用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 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 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2016 年8 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印发2016 -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提出“十三五”时期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目标为“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由此可见,BIM战略必将渗透每个建筑人的灵魂。无BIM不建设,真正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的改造进程。
专家观点
设计单位:它带给设计行业的核心意义在于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改变。
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方案优化、成本、进度、质量等控制更加精确、具体,并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起到变革作用。
监理单位:由于相对于以前的平面设计图,基于BIM 技术的设计模型能更好地表达出各种构件的空间位置关系,这就使得监理人员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某些施工难点,进而为施工提供指导。特别是对于实际施工中与设计图纸不符的地方,也能更及时地看到、提出问题,方便与设计、施工的沟通,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阶段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发展BIM技术的突出问题是BIM技术人才稀缺,也是我国BIM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实就是其系统性需要完善优化。BIM工程是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专业,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是需要参与建设的五大责任主体单位和各个专业,共同参与,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一个BIM团队需要建模人才,分析模型人才,系统维护人才和管理控制人才。只有有足够的人才做支撑,才能完成BIM协同工作任务。
出现矛盾的原因
现阶段最主要的矛盾点有两个,其一缺少统一标准,百家争鸣、自圆其说;其二教学体系和认证体系错综复杂,真假难辨。
(1)标准
由清华大学BIM课题组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等系列丛书可以看作早期中国BIM的发展线路,而未被行业认同。而后住建部联合质量监督总局共同印发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征求意见稿,据了解该意见稿住建部已于2016年12月2日发布第1380号公告,批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既然有了标准也就有了判断的依据,之前的那些伪BIM也就不会存活于市场了。
(2)教育与考评体系
2015年8月BIM专业技术考评体系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考评体系,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考核合格人员颁发《专业技能证书》。该考评体系共分为二大序列:
A、 专业技能系列,包含BIM建模技术、BIM项目管理、BIM战略规划、BIM系统开发、BIM数据管理五大岗位.
B、 职业技术系列,由工业和信息化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证书,包含BIM工程师(家装)、BIM工程师(路桥)、BIM工程师(市政)等九大职业系列。
同时,BIM专业技术考评体系是唯一得到国家部委认可统一教材、考试、教学大纲的项目。BIM专业技术与技能标准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大纲、统一编码、统一教案的“四统一”及官网(www.bjgba.com)查询原则。
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6/10/21/1217382.html